根据教科处下发《关于印发2025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遴选方案的通知》,为积极备战2025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,提升体育部教师竞赛训练水平。根据教科处安排,体育部于2025年3月10日14:00在体育部教研室进行了现场汇报展示遴选活动,现将遴选工作汇报如下:
一、团队组建情况
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由毛颖、王鹏两位教师组成指导团队。毛颖老师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,尤其在活动策划方面成果显著;王鹏老师则在体育实操指导上表现出色,擅长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。目前,指导教师团队已经初步筛选10名同学作为训练备赛学生团队。这10名同学均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、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,为备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竞赛项目分析
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竞赛由基础技能测试、体育活动设计、体育活动实施三模块组成。
基础技能测试:涵盖体育理论知识、运动生理学、体育心理学等基础知识,旨在考察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。还包括基础体能测试,旨在考查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基础体能情况。
体育活动设计: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主题或场景,设计出具有创新性、可行性和安全性的体育活动方案,包括活动流程、人员安排、物资准备等内容,重点考查学生的策划与创新能力。
体育活动实施:学生需将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,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组织开展体育活动,展示其组织协调、现场应变和实际操作能力。
三、训练计划安排
1.第一阶段:基础强化
每周安排3次理论课程,由毛颖老师负责,系统讲解基础技能测试涉及的体育理论知识,通过课堂讲授、案例分析、模拟测试等方式,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。每周2次实践课程,王鹏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技能训练,如队列指挥、器材使用规范等,确保学生在基础实操环节表现娴熟。
2.第二阶段:活动设计专项训练
每周2次设计课程,毛颖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设计学习。通过分析优秀案例、分组讨论、实战演练等形式,让学生掌握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技巧,每周完成1-2个活动设计方案,并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。每周1次实践课程,将设计方案进行初步模拟实施,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,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。
3.第三阶段:综合提升与模拟竞赛
每周2次综合训练课程,融合基础技能、活动设计与实施环节,进行全真模拟竞赛。按照竞赛规则和流程,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完成比赛,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。每次模拟竞赛后,指导教师团队及时进行总结分析,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,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。
4.第四阶段:冲刺调整
每周1-2次针对性训练,根据学生在模拟竞赛中的表现,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。安排心理辅导课程,帮助学生调整心态,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。同时,做好比赛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,如参赛资料整理、服装道具准备等。
四、器材资源筹备
器材采购:根据竞赛项目需求,采用体育部已有器材为基础,个别增添采购赛事所需专门器材(如100kg的轮胎),确保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。
场地协调: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前提下,确保训练场地的稳定供应。包括体育馆、操场等场地的使用时间安排,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。同时,对训练场地进行合理规划,设置不同训练区域,提高训练效率。
资源整合:收集整理与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相关的教学资料、案例集、视频资源等,建立专门的资源库,供指导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学习,丰富训练素材和参考资料。
五、训练预期效果及带队参赛
训练备赛最终拟带领1支队伍参加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。通过系统训练,预期学生在基础技能测试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,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,实操技能更加熟练。在活动设计方面,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创新性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活动方案,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。在活动实施环节,学生能够高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,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、现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带队参赛期间,指导教师团队将全程陪同,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和心理支持工作。比赛过程中,及时关注学生表现,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。赛后,对比赛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,积累经验,为今后的竞赛训练工作提供参考,不断提升体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竞赛水平和成绩。


校稿|毛颖
审核|张鹏